優惠方案 | 價格 | 說明 |
---|---|---|
優惠方案 早鳥價 | 價格 $16,200 | 說明 限2025-10-27前繳費完成 |
週數 | 課程主題 |
1 | 先認識:空間與媒材大有學問 *藝術治療的空間,跟口語諮商的會談室是很不同的概念。「好浪費喔關於messy!」*看最初英國藝術治療師華樂到保加利亞辦藝術治療工作坊,她怎麼到廚房、街上、市場、海邊去尋找媒材,讓你腦洞大開!*文明時代的我們從小習得乾淨整潔,卻不知道人內在有弄亂的渴望,一直壓抑竟會從生活不同面向竄逃而造成大麻煩。藝術治療發現這個轉折,也提出解套。 *認識工作室藝術治療 *觀看DVD『藝術治療的多重面向』 案例:messy的兒童青少年 *小創作:我們都是畢卡索 撰寫作業說明 **更敏銳關於空間與心理的關係、了解各樣媒材可能引出不同效果、兒童青少年喜歡把顏料弄亂,你學會關心內在的亂比在乎外在的亂更重要。 |
2 | 會遊戲才是真正的人 攀登人生高峰前停擺了,中年女性為什麼需要<遊戲>?仔細看看溫尼克的精采案例,他怎麼說/與不說、怎麼做/與不做,「能遊戲才能找到自我」。對於不能遊戲的人,怎麼帶起遊戲呢? 案例:失去自我的中年婦女 *小創作:塗色名字 **從小配合外在要求,長大後感受到失去自我的無奈與無聊,學會遊戲與放鬆就會找回寶貴的自己。 |
3 | 問題在界限,太重要了! 30年前,聽到英國督導說:「聽說你們華人是最沒有界限的民族。」嚴守界限是藝術治療成功的要件,專業是這樣,生活應用呢? *依附架構手足團體,Bronska說:「在父母不能發揮功能的家庭中,手足關係能夠改善,且體會到相互珍惜的依附感情是相當重要的。」 案例:父母失功能的依附架構手足團體 *小創作:塗抹指畫 **我們的生活與文化嵌入許多重要「顧慮」,仔細省察我們的人情世故多少是「沒有界限」?有什麼影響? |
4 | 不能只看外表 為什麼外顯行為要打爆別人(acting out)?內在自我卻縮得好小?內在像火山,外在卻冰凍,怎麼幫助他?潛意識層層幻想的抒發與現身,學習認識它。 案例:緘默少年 *小創作:層層疊疊 **兒童少年緘默不語,繪畫媒材怎樣產生效用,藏得很深的潛意識素材現身時,學習涵容承接。 |
5 | 做夢和書寫故事可以解決大問題,其中有哪些學問? 受暴、情緒困擾、做白日夢、不專心,被擔心將來「可能會殺人」的少年,藉由做夢和寫作,解決心理掙扎歷程。榮格說:「人在壓力時,可去看自己的潛意識,可增進了解與導引方向。」 案例:受暴少年系列故事撰寫 *小創作:陶土甩打 回饋作業1 **半大不小青少年,尋求心理上獨立要與父母做切割,很可怕的夢境,如何以榮格集體潛意識做解析。 *夢境可怕,解析要找對理論。 *受暴少年,有暴行,只透過書寫可以解決問題,這裡面有許多事項,很值得老師及父母學習。 |
6 | 母女糾結 *對母親強烈的愛與失落,對生命的無望,唯有圖畫隱含的象徵意涵觸動了她。 *移情作用的繞行 - 厭食症有真相 *母親的神話 案例:對母親強烈愛恨唯有象徵能幫助 *小創作:水仙變奏 **母女之間由愛到恨,要經歷多長的折磨?把食物當成「客體」(object)要有多少的轉折與掩蓋?從西方「母親的神話故事」,我們學到命運的真諦。 |
7 | 長者與臨終 *以日出日落的循環比喻人生,榮格說,到老年時:「當大方地光照過大地之後,太陽收其光束以照亮它自己。」長者好好過晚年生活很重要,藝術是很好的陪伴。 *介紹長期住院長者的多元圖畫活動設計、社區長者的圖畫活動,及臨終長者具有獨特性的圖畫呈現。 案例:長者視力減弱和無語言臨終的藝術治療 *小創作:想像的地底生物 **長者視力與活動力降低,學習如何提供合適媒材;老年人生許多失落,圖畫與陪伴提供賦能與生命意義;認識有些人是如何以畫圖同行以面對終老。 |
8 | 性侵倖存者 *20次性侵倖存者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,無法說、充滿焦慮與防衛,如何運用多元表達模式如遊戲、畫畫、角色扮演、演劇,幫助脆弱的創傷自我慢慢恢復。 *神話故事邱比特與賽姬的復原比喻。 案例:20次性侵倖存女童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 *小創作:Big mama **很難開口說什麼,不能依靠口語述說,要如何溝通?又如何慢慢整理曾經破碎的世界?看Powell 和Faherty細緻的設計,團體的前、中、後都安排跟家長或監護人座談。如何照顧受創的少女兒童,有許多層面的學習。 |
9 | 男性親職與身心障議題 *自殘與身心障的艱難議題 *父親對身心障兒子的愛與教養怎麼兼顧呢?怎麼克服自己對兒子的失去耐心? *隔代教養,祖父的管教與愛如何拿捏?孫女負面情緒因為畫圖而得以抒發,竟因此挽救瀕臨危機的親情。 *父親的神話,從西方「父親的神話故事」,我們學到「成為父親」所需的漫長又艱難旅程。 案例:小園畫墳墓 *小創作:航行 **自殘的行為並非愚笨或毫無意義,Sinason說,背後的原因,發生在任何人身上都是難以忍受的。男性親職不容易,從父親神話的象徵意義我們可以學到許多。 |
10 | 家庭藝術評估 家人共同參與藝術治療有許多好處,Rubin介紹有結構有主題的「家庭藝術評估」,是多次嘗試且進行調整後的成功經驗,很值得學習。 *美學取向藝術治療 *小創作:family god 回饋作業2 **家人共同參與創作是不容易的工作,一開始就要建立「畫的意義,最終是由自己來界定」以減去抗拒。要有兩位帶領人,帶領的人本身要覺得自在舒適,才能幫助參與的人面對壓力。 |
11 | 精神疾病患者藝術治療 *精神醫療界長期以來,認為不可能幫助嚴重心理困擾的個案使他們對自己的經驗賦予意義。但自二次大戰以來,英國藝術治療師持續提供實務,且成效顯著,打破上述的懷疑主義。Wood說,精神疾病的心理過程會有許多不同形態,例如醒著的時候產生像作夢一樣的思考過程,這樣的體驗會很恐懼與驚嚇,可能有迫害感,無法邏輯性思考,會有奇特的連結,產生一種幻想成真定罪的結果。當人處在精神症狀發生期間,這種心理過程會很普遍。 *運用藝術治療工作,須注意:
*小活動:看畫及說話(1) **學習認識精神疾病患者,學習涵容。 |
12 | 監獄中的藝術治療 *蘇格蘭藝術治療師協會創始者,Joyce Laing把藝術治療帶到監獄,對監獄工作帶來很大改革與指引。許多在監人是有創造力的,聰明、機智、很有活力,但可能由於生活背景或心理因素,這些特質被導向具有破壞性的結果。藝術治療師能夠將這些特質引導向另一個積極而創造性的方向,有助於在監人建立對自我和社會地位上的全新認知。 案例:台中戒治所藝術治療團體 *小活動:看畫及說話(2) **一般而言,在監人的自我認知透過藝術創作會有所改變。創造力可以疏通暴力與憤怒的感受,但很重要須能導引到創造力的層面。因犯錯而受盡苦楚的在監人,透過藝術,我們學習傳達平等與尊重。 |
13 | *琢磨什麼是「創造」(p.161~173) *佛洛伊德派:有限度的意識但充溢著情緒與需求;打開潛意識之閘門又不失控;是重新創造。 *客體關係派:創造即修復、融合身體經驗。 *艾倫茲外格論點:需要擴散性注意力、統合視野、潛意識掃描、創作三階段、分析師就像藝術作品是承接投射的貯藏所。 *史多論點:藝術家具堅強自我、晚熟文化促使人類需要想像性滿足。 *小活動: 前述數周案例之理論連結 |
14 | *琢磨什麼是「美學」(p.173~185) 1.佛洛伊德:意象碰觸到塵封的情緒經驗。 2.克里斯:美感經驗與靈魂淨化、諷刺畫有情緒抒發效果。 3.費而奔:尋得客體與情緒滿足、尋得客體需是修復客體。 4.李可曼:是創造力戰勝破壞力。 5.夕歌:承認原初的破壞才能修復。 6.溫尼克:幻想區是內在世界與外在現實之間的第三區。 7.密訥:繪畫提供框架人們能從愛恨糾葛中尋找秩序。 8.史都客:在藝術中與客體既融合又分離的交互替換流動。 9.阜勒:抽象是內在與外在世界的交融,是與初級歷程工作。 *小活動: 前述數周案例之理論連結 |
15 | *琢磨什麼是「象徵」(p.185~198) 1.佛洛伊德:只有被壓抑的才需要被象徵,例如夢、幻想。 2.瓊斯:代表或替代其他觀念,其特性是感覺、具體、濃縮。 3.克萊恩:認同是象徵的前驅,象徵等同增進社會適應。 4.伊撒可:嬰兒早期幻想交織著身體的本能、感覺與情感,會留下視覺記憶。 5.溫尼克:象徵需基於早期的「真我」經驗。 6.密訥:人對於新經驗會加以同化與整合,藝術過程透過象徵化,就有能力創造某些新事物。 7.朗格:非推論性象徵(感覺、初級歷程)來自個人對客體的心象表現,心智會快速瀏覽,並保留在氣質及態度上。 8.賴克羅福特:象徵形成過程為潛意識宣洩的替代作用,想法會從原初本能感興趣的客體或活動,轉換到較少本能興趣的客體上,後者就被操作為前者的象徵,一個象徵通常會帶著它所代表或替代客體的情感。處遇工作的目標,就是要將解離的心理功能重新建立連結。 由此觀點,印證藝術治療強調的:藝術是內在與外在世界之間、想像與現實之間的橋樑,可以將隔離、分立的心理功能藉由象徵表現而建立連結。 *小活動: 前述數周案例之理論連結 回饋作業3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