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資訊
課程宗旨與特色
教學目的:廣義的mental illness包括心理失調與精神疾病,常見的情緒性與認知性的心理失調,乃至於思覺失調症,就當事者主觀體驗的自述看來,其核心問題是倫理問題。而哲學,不管東方還是西方哲學,都提供了處理這類問題的思辨。本課程先從醫療人類學的案例,勾勒其核心問題,再上溯東西方哲學的資源,以思考如何建構一種基於倫理問題為核心關懷的哲學治療學。
主要內容:由對疾病與治療的概念,釐清相關概念指涉,從而界定本課程的問題意識。接著就所蒐集的案例,分析其中涉及的倫理問題。接著由Martha Nussbaum的Therapy of Desire的導論,討論哲學如何作為靈魂的治療,再區分儒學、道家與佛家,如何看待,並提供診斷的理解與治療的策略,最後,回到當代人的處境,討論在現行醫療體制外,如何反思其中的倫理失調問題,並思考倫理諮商可否成為現行療法之外一個新的可能。
課程內容
■學分數:2
■上課時間、教學內容及進度 : 將隨同學的學習狀況調整,目前的規劃如下課程內容與進度:
第1週 課程介紹與導論:何謂疾病?甚麼是治療?
第2週 情緒性與認知性心理失調案例與分析(1)
第3週 情緒性與認知性心理失調案例與分析(2)
第4週 思覺失調症案例與分析(1)
第5週 思覺失調症案例與分析(1)
第6週 Martha Nussbaum’s Therapy of Desire導論(1)
第7週 Martha Nussbaum’s Therapy of Desire導論(2)
第8週 《禮記》與《荀子》中的倫理治療
第9週 《莊子》中自然治療
第10週 佛教中的空性治療
第11週 倫理失調是當前精神疾患的軸心
第12週 倫理諮商作為一種哲學治療學
█主要教材及參考書:
1. Martha Nussbaum:Therapy of Desire: Theory and Practice in Hellenistic Ethics,( Prineton :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)。瑪莎·努斯鮑姆, 徐向東, 陳瑋 譯,《欲望的治療:希臘化時期的倫理理論與實踐》,北京大學出版社。
2. David H. Barlow作;李鈺華等譯,《心理疾患臨床手冊》。
3. Aaron T. Beck等著;唐子俊等譯,《人格障礙的認知行為治療》。
4. 蔡友月, 陳嘉新主編,《不正常的人?:台灣精神醫學與現代性的治理》
5.王文基,巫毓荃著,《精神科學與近代東亞》
█成績考核:課堂討論60%,學期報告40%